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演进过程及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

朱洪革 赵梦涵 王宏章 苑德军

朱洪革, 赵梦涵, 王宏章, 苑德军.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演进过程及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J]. 林草政策研究, 2022, 2(1): 7-16. doi: 10.12344/lczcyj.2022.01.21.0001
引用本文: 朱洪革, 赵梦涵, 王宏章, 苑德军.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演进过程及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J]. 林草政策研究, 2022, 2(1): 7-16. doi: 10.12344/lczcyj.2022.01.21.0001
Zhu Hongge, Zhao Menghan, Wang Hongzhang, Yuan Dejun.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Policy in Northeast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and Its Working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J].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POLICY, 2022, 2(1): 7-16. doi: 10.12344/lczcyj.2022.01.21.0001
Citation: Zhu Hongge, Zhao Menghan, Wang Hongzhang, Yuan Dejun.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Policy in Northeast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and Its Working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J].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POLICY, 2022, 2(1): 7-16. doi: 10.12344/lczcyj.2022.01.21.0001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演进过程及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

doi: 10.12344/lczcyj.2022.01.21.0001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林草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2124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洪革(1971-),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mail:honggebill@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326.2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Policy in Northeast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and Its Working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 摘要: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后脱贫时代"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文中首先在解释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脉络,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理清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范围及程度;其次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森林资源为纽带,紧密联系森林碳汇建设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立物质类生态产品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市场化支撑能力;打造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综合体,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为东北国有林区未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以促进林木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1] 邓永刚,邓永辉.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背景下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19(3):128-134.
    [2] 丘水林,靳乐山.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进展与经验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21(4):43-49.
    [3] 吴健,苏梦缘.美国国家公园矿业管理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区矿业活动管控的启示[J].环境保护,2020,48(11):64-68.
    [4] 姚岚,丁庆龙,俞振宁,等.生态保护红线研究评述及框架体系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7):11-18.
    [5] 肖善才,欧名豪.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2):366-378.
    [6] 李维明,杨艳,谷树忠,等.关于加快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J].发展研究,2020(3):60-65.
    [7] 肖峰,贾倩倩.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应然功能及其实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34-45.
    [8] 吴中全,王志章.基于治理视角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与农户生计困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5):230-243.
    [9] 莫张勤.生态红线法律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12):19-22

    ,27.
    [10] 陈海嵩."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定解释及其法律实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29-35,2.
    [11] 邹长新,徐梦佳,林乃峰,等.底线思维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增刊1):159-161.
    [12] 田志强,贾克敬,张辉,等.我国划定生态红线的政策演进分析[J].生态经济,2016,32(9):140-144

    ,156.
    [13] 耿玉德,张朝辉.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企业识别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6):481-488.
    [14] 朱洪革,井月.重点国有林区贫困:测度、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3(1):76-86.
    [15] 陈清,张文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0(12):133-141.
    [16] 王金南,马国霞,王志凯,等.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10):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8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5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2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