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专题研究
加强我国林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宁攸凉, 唐红英, 高月, 沈伟航, 戴栓友
2022, 2(3): 1-7. doi: 10.12344/lczcyj.2022.09.09.0001
摘要:
人才队伍建设是事关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中以林草科普人才队伍为研究对象,分析林草科普人才的分类、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总结我国林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与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林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强林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林草科普人才发展机制、分类施策推进林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林草科普基地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带动作用,以及加大对林草科普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
国土空间视角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综述
孙欣欣, 董丽娜, 刘畅
2022, 2(3): 8-13. doi: 10.12344/lczcyj.2021.09.03.0001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探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其构建依据和方法,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阐述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梳理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与评价方法。其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主要包括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等,评价方法主要指生态安全评价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步骤、方法和特点,并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建议:1)改进、优化生态源地识别方法;2)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应与当前生态政策相结合;3) 注重生态安全格局有效性评价。研究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安全研究、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林草业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探析
张升, 孙国艳, 田歆宁, 高建中
2022, 2(3): 14-21. doi: 10.12344/lczcyj.2022.06.02.0001
摘要:
支持林草业民营经济发展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政策作为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建设的方向指导,在林草业民营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建设的动力不足,缺乏政策保障。文中通过对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形势的分析,从多方面提出培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市场主体以及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建议,包括构建公平环境、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支持、落实法律支持,以期畅通沟通渠道,吸引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生态修复保护,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蓝绿空间占比现状及优化建议
曹国华, 王凯, 翁轶
2022, 2(3): 22-26. doi: 10.12344/lczcyj.2022.05.16.0001
摘要:
蓝绿空间是城乡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生态体系中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文中基于江苏实际及国土调查主要数据,通过分析江苏全省及13个设区市蓝绿空间占比现状和动态得出,江苏省目前蓝色空间大于绿色空间,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南京、扬州、南通7市蓝绿空间占比高于全省水平,淮安市接近全省水平,镇江、宿迁、连云港、泰州、徐州5市低于全省水平;10年来,江苏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在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全省蓝绿空间总体有所下降,蓝色空间略有减少,绿色空间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刚性的蓝绿空间占比指导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设置江苏省及设区市蓝绿空间占比目标值、设置森林资源数量下限、依法加强蓝绿空间动态监测等发展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有林场科学经营策略
王保华, 王哲, 何水养, 陈党记, 郭文冰
2022, 2(3): 27-32. doi: 10.12344/lczcyj.2022.04.30.0002
摘要:
国有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国有林场是我国国有林业的经营主体,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了国有林能否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文中总结美国、欧洲国有林管理机构与管理模式,概括和梳理我国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剖析我国国有林场经营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水平提升的措施,包括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拓宽研发资金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基层人才激励机制。
广西桉树人工林延长轮伐期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策略
罗梅, 向晋含
2022, 2(3): 33-37. doi: 10.12344/lczcyj.2022.09.11.0003
摘要:
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培育中大径材林,不仅契合国家储备林的培育理念,也能提升桉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阐述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培育现状,分析了延长桉树人工林轮伐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延长轮伐期的可行性策略:1)金融机构强化桉树人工林认知,适当延长涉林贷款期限;2)林业主管部门澄清桉树种植诸多误解,加大延长轮伐期宣传工作;3)相关国企、国有林场率先延长轮伐期,作好桉树科学经营示范。研究可为推动广西桉树人工林延长轮伐期、加大中大径材林培育力度提供参考。
实证分析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水平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黄华金, 廖文梅
2022, 2(3): 38-47. doi: 10.12344/lczcyj.2022.05.03.0001
摘要:
立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文中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3方面构建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经济转型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促进林业经济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型平均水平从2000年的0.51升至2019年的0.90,林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转变;2)影响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为林业投资、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和林业系统工资水平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冲击和城镇水平提高所产生的一定阻碍作用;3)不同水平下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转型水平较低阶段主要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人才资源、经济水平、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转型水平较高阶段主要受制度创新、林业投资、森林资源和工资水平影响。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各方面均会产生影响,森林资源较少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受制度创新和技术水平影响显著,森林资源较多地区则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显著。结合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制度配套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宽资金渠道、提高林业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有利于推动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中美贸易摩擦对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王莹, 李静, 徐斌, 徐鹏, 刘骏
2022, 2(3): 48-55. doi: 10.12344/lczcyj.2022.04.08.0001
摘要: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双边经贸关系曲折不断,木质林产品贸易面临极大考验。文中在梳理2015—2020年中美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贸易摩擦对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对双边贸易规模具有较大影响,贸易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大幅下降;木家具和人造板等木质林产品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双方短期内均难以找到替代市场;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木和锯材大幅下降,但中国木材供应和木材安全未受到威胁。未来,建议从增加国内木材供应、拓展替代市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林产品市场方面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木材进口物流服务商评价与选择
甄梦迪, 蒋业恒, 陈勇
2022, 2(3): 56-63. doi: 12.12344/lczcyj.2022.09.13.0001
摘要:
自我国全面禁止天然林砍伐以来,木材进口量显著增多,木材加工业原材料价格以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木材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成本压力。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建立了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区间直觉模糊评价法构建了相应的选择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区间直觉模糊集法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木材流通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可以有效辅助我国木材行业企业选出高效物流服务商,提高其行业竞争力,从而有效推动木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驱动因素及潜力分析——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菅宁红, 赵海兰, 刘珉
2022, 2(3): 64-71. doi: 10.12344/lczcyj.2022.09.22.0001
摘要:
森林资源清查在于摸清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林业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运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潜力分析的方法,进行森林资源清查前后的纵向比较及国内国际的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森林资源变化的推动力,包括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森林经营、避免灾害、适度采伐、提高科技水平、政策制度,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并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木材需求、科技水平、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森林资源增长的潜力;最后,提出确立清晰的森林经营目标和方向、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重视森林质量和可持续经营、做好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森林科学经营和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广西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谭桂菲, 杨智强, 李开祥, 陈丽, 蒋日红, 夏亦康
2022, 2(3): 72-78. doi: 10.12344/lczcyj.2022.05.04.0001
摘要:
林业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林业产业各部门之间配置构成的方式,不仅在量上反映林业产业间的比例关系,而且在质上反映林业产业间生产、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文中在描述广西林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广西2011—2021年林业总产值和各次级产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林业各次级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花卉产业是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鉴于各次级产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出优化广西林业产业结构的建议:在做大林业第一产业、夯实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并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广西林业花卉产业园;第二产业在大力发展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和家具家居制造业的同时,发展林化产品(香料香精产业)和木质工艺品文化产业;第三产业在促进金融、服务业、旅游等与林业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碳汇产业等。
调查研究
社区参与在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吕馥龄
2022, 2(3): 79-83. doi: 10.12344/lczcyj.2022.08.12.0001
摘要:
目前社区参与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等领域均有所涉及,且有利于提高林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林业项目中应用社区参与可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社区林业的转变。文中以我国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为例,总结了社区参与的现状,社区参与的步骤、方法和组织实施路径,及社区参与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典型案例中的经验,并建议我国在管理林业项目过程中应建立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加强各级管理部门开展社区参与工作的基础,同时培养农户社区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期为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开展社区参与工作及林业项目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农林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杨雪松, 刘洋, 李冰怡, 张睿超, 于斌
2022, 2(3): 84-88. doi: 10.12344/lczcyj.2022.09.05.0002
摘要: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是管控实验室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林高校的实验室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需要根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文中分析农林高校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和项目风险评估的现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介绍其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危险源类型将实验室分为化学类、生物类、机械电子类和其他类4个类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水平划分为4个级别,依托分类分级结果进行精细化管控,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阶段开展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识别,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分类分级安全评估等,其经验可为农林高校实验室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世界林草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的卢旺达国家公园管理绩效评价及启示
成诗怡, 侯方淼, 玛尼
2022, 2(3): 89-96. doi: 10.12344/lczcyj.2022.06.09.0004
摘要:
2021年,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设立第1批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也标志着国家公园由试点转向建设阶段。国家公园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应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卢旺达国家公园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总结分析其管理经验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国家公园有一定借鉴意义。文中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从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内部的资源系统、治理系统等多方面对卢旺达国家公园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并在分析其投资活动、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发展国家公园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和打造品牌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