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卷  第4期

专题研究
关于设立我国"国家公园日"的思考
李世东
2021, 1(4): 1-7. doi: 10.12344/lczcyj.2021.12.12.0003
摘要(312) PDF(49)
摘要:
1872年美国设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来,已有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共5处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日"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是国际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通行做法,是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纪念日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人们热爱国家公园、保护国家公园、珍惜国家公园的有效措施。建议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正式宣布中国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10月12日设立为我国的"国家公园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近几年急需加快顶层设计。可考虑在每年的国家公园日推出一批顶层设计成果,出台一批政策标准、宣布一批新设国家公园、举办年度"国家公园论坛"、开展大型公共场所科普活动、开展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推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塞罕坝精神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刘志博, 李奎, 白登忠
2021, 1(4): 8-11. doi: 10.12344/lczcyj.2021.12.21.0001
摘要(135) PDF(41)
摘要: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动能。文中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出发,梳理塞罕坝精神的生成与演进逻辑,进而发掘塞罕坝精神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并从拓展塞罕坝精神内涵、提升塞罕坝生态质量、打造塞罕坝生态品牌、融合生态文化宣传教育4个方面尝试提出新时代推进塞罕坝精神传播的实践路径。
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进展
杜雅琦, 赵荣
2021, 1(4): 12-18. doi: 10.12344/lczcyj.2021.11.06.0003
摘要(130) PDF(57)
摘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文中梳理了当前关于两者衔接的研究进展,并从衔接理论逻辑、实现路径、衔接难点、政策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总结;针对民族地区的衔接问题从系统和个案2个角度进行分析梳理,认为需要建立一套考察衔接有效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民族地区特征入手,对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有效衔接研究给予更多关注。
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综述
庞婧, 王见, 孙翔
2021, 1(4): 19-27. doi: 10.12344/lczcyj.2021.11.11.0002
摘要(1958) PDF(53)
摘要: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国家依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原则,规定林木采伐限额的一种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对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梳理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归纳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度效果、存在问题和完善建议,指出现有研究在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采伐权交易方面存在不足。未来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优化研究可从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角度开展,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改进:1)贯彻分类经营,落实商品林处置权;2)科学编制采伐限额,合理分配采伐指标;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合理放权调整;4)落实三权分置,探索采伐权交易。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高建军, 张瞳光
2021, 1(4): 28-34. doi: 10.12344/lczcyj.2021.11.06.0002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事关农民教育权利,而且深刻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常住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耕文化的传承、生活理念和经营意识的改变不仅是影响农民素质高低的深层次原因,更是事关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文中以服务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立足点,围绕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农村新生活发展理念与经营意识改变为主线,结合思想认知、价值认同等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深层次因素,从教育主线、教育机制、教育渠道、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推动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模式与路径——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
于晓, 雷秀雅, 刘浩宁, 李璐涵
2021, 1(4): 35-41. doi: 10.12344/lczcyj.2021.11.22.0002
摘要: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新林科"建设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和林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林科"建设的愿景目标包括推进林业草原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整体构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劳动教育是林科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文中在分析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单一且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浅显且教育形式窄化、课程效果有限且考核机制功利化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提出"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四维培养体系,即"思政劳育" "专业劳育" "实践教育""课程劳育"的多样化组合方式,不断深化大学生劳动认知,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切实培养出符合"新林科"要求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情怀日趋坚定,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基于"双指挥长"组织体系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现状、问题与建议——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苏志杰, 李治安, 李源森
2021, 1(4): 42-46. doi: 10.12344/lczcyj.2021.10.20.0001
摘要: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山西省新组建省应急管理厅和省林业和草原局,调整原森林防火指挥部为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应急部门,并构建了一套"双指挥长和双办公室主任"的组织指挥体系。文中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阐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厘清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监测手段、提升应急能力、共建森林公安加强依法治火5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现防灭火一体化提供思路。
实证分析
天然林停伐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的影响
夏天超, 夏一凡, 乔丹, 柯水发
2021, 1(4): 47-54. doi: 10.12344/lczcyj.2021.12.22.0003
摘要:
文中基于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变化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天然林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天然林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短期内职工的总体福利水平尤其是收入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福利水平总体呈现回升趋势。建议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职工就业能力来提升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水平。
国际发展项目评估比较分析及其对亚太森林组织的启示
黄克标, 鲁德, 庞勇, 龙超
2021, 1(4): 55-65. doi: 10.12344/lczcyj.2021.12.20.0005
摘要(502) PDF(119)
摘要:
亚太森林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涉林国际组织之一,完善亚太森林组织评估体系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文中在总结国际发展项目评估主要理论框架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比较7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和发展援助机构的评估管理构架、评估政策与实践方面的特点,以及各机构评估体系的共性和差异。结果发现,各机构评估体系特点与其机构性质,管理架构,项目和活动类型、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借鉴成熟国际组织评估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亚太森林组织评估工作现状和问题,提出完善亚太森林组织评估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林草机械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对565位林草业专家的调研
亓春旭, 张忠义, 赵佳菲, 邢红, 谢屹
2021, 1(4): 66-71. doi: 10.12344/lczcyj.2021.12.19.0001
摘要:
林草机械现代化是林草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系统掌握林草机械业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565位林草业专家学者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设计问卷,基于调研结果开展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林草机械业总体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类细分产品评价得分也多数处于中等及中下水平。其成因在于行业特性、企业自身问题、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其中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支持、缺乏社会资本关注、名优企业品牌建设力度与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的分值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大行业投入力度、完善林草机械企业生产体系、完善林草机械业科技研发体系、完善林草机械业应用及推广体系等建议。
调查研究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李学武, 李晓彤, 陈静, 李溪源, 戴芳
2021, 1(4): 72-76. doi: 10.12344/lczcyj.2021.07.01.0001
摘要:
文中基于河北省廊坊市、衡水市、邯郸市和邢台市16县567户样本农户调研数据,从林农技术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进行供给和需求对比,结果发现当前林农技术培训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进一步从林农技术培训管理体制、政府对林农技术培训的投入、林农参与技术培训意识、培训内容及形式与林农需求匹配度等方面探寻导致林农技术培训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健全林农技术培训管理机制、加大林农技术培训扶持力度、提高林农自身素质和能力、创新林农技术培训模式、激发培训主体活力。
广西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调查与分析
盛宣才, 黄瑞荣, 张林, 汪霖, 徐鹏, 谢菁菁
2021, 1(4): 77-83. doi: 10.12344/lczcyj.2021.10.01.0001
摘要:
加强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调查与分析,对我国林业资源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了解广西人工培育珍稀树种用材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评价原则,调查广西国家储备林(一期)工程珍稀树种培育实际情况,分析珍稀树种资源种类、分布、面积、生长状况等情况。结果表明:珍稀树种培育总体保存率较高,保存面积3 318.83 hm2,占总调查面积的88.66%,其中幼树生长质量整体较好;同时,广西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培育存在培育技术不够成熟、珍稀树种培育面积较小、部分作业编制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探索珍稀树种栽培技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多渠道资金投入、重视作业设计科学性的建议,为科学制定珍稀树种资源发展规划、规范经营和管理珍稀树种资源、有效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湖北长阳集体林"微采证"政策实践与改进建议
覃兰洲, 夏红霞, 吕芙蓉, 李财荣, 熊丽丽, 王锐, 骆胜东
2021, 1(4): 84-88. doi: 10.12344/lczcyj.2021.12.18.0001
摘要: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消耗森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实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核心措施和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手段。针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申办流程繁杂、林农办证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9年推出"微采证"政策。基于该政策,林农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就可对接林木采伐办证窗口,简化了申办流程,提高了办证速度,实践效果良好。文中介绍"微采证"政策的背景和架构,分析该政策的功能和创新点,并提出推广和改进建议,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世界林草
国外自然碳汇开发案例及启示——以美国曼哈顿城市公园系统和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为例
侯娜, 赵婉争, 仲思佳, 朱倩颖, 刘雯雯, 张大红
2021, 1(4): 89-96. doi: 10.12344/lczcyj.2021.12.07.0002
摘要(117) PDF(22)
摘要:
双碳"目标背景下,充分挖掘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发挥自然碳汇作用,是未来我国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自然碳汇的布局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体系方面还不成熟。基于此,文中在梳理美国曼哈顿城市公园系统和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海市绿色城市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的进展与不足,归纳总结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进行生态建设的经验,并从树立系统思维、完善生态监测系统、搭建大众参与平台等方面为我国进行生态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