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卷  第3期

热点问题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谢和生, 何亚婷, 何友均
2021, 1(3): 1-9. doi: 10.12344/lczcyj.2021.09.09.0001
摘要(591) PDF(260)
摘要: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我国林产工业实现碳中和的基本策略
于天飞, 夏恩龙
2021, 1(3): 10-15. doi: 10.12344/lczcyj.2021.07.04.0002
摘要(122) PDF(27)
摘要:
林产工业作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具备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政府提出的"双碳"发展战略目标的潜力。文中在分析森林碳汇在碳中和愿景实现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探讨林产工业在"双碳"战略中的定位,阐述未来我国林产工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策略,以期为开展中国林产工业碳中和试点提供借鉴。
碳中和目标下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深化改革路径——以昆明市西山林场为例
张佳德, 李建钦
2021, 1(3): 16-23. doi: 10.12344/lczcyj.09.14.0001
摘要(138) PDF(29)
摘要:
文中以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背景下,针对国有林场发展和改革遗留的旧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近城市区位特征,基于联系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理论,总结当前昆明市西山林场存在的森林资源基底薄弱、森林经营管理观念固化、林场发展短板仍未补齐、林地权属不明晰、林场发展进程与近城市区位属性不协调等问题,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维度探索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林业碳汇、开展场外造林和社区共管、提升生态感知力等深化改革路径,配套建立改革支撑体系,为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专题研究
智慧林业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李世东
2021, 1(3): 24-31. doi: 10.12344/lczcyj.2021.07.10.0001
摘要(138) PDF(41)
摘要:
智慧林业是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感知、管理协同、服务高效、有效支撑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以《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和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全国林业信息化从"数字林业"进入"智慧林业"的新阶段。文中重点论述了智慧林业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基本思路、建设目标、核心技术、重点任务等若干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对推动全国智慧林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柬林业合作现状与展望
翟洪波, 魏晓霞
2021, 1(3): 32-36. doi: 10.12344/lczcyj.2021.07.07.0001
摘要:
文中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三亚宣言""金边宣言"等中柬林业国际合作的大背景,对中柬开展的主要林业合作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构架、合作方向等方面,对中柬未来林业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实证分析
我国省级湿地保护法规完备程度及严格程度评估
王会, 王皓, 侯彦宇, 温亚利
2021, 1(3): 37-45. doi: 10.12344/lczcyj.2021.06.05.0005
摘要:
文中首先基于条例总体、管理体制机制、湿地保护管理、湿地利用管理、湿地修复与生态补偿5个方面共72项指标构建完备程度指数,进一步结合22项严格程度附加指标建立严格程度指数,据此对我国已出台的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文本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7部省级法规的完备程度指数和严格程度指数均值分别为0.645和0.614,完备程度指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江苏、宁夏、北京,严格程度指数前3位分别为江苏、黑龙江、宁夏;2)在单项指标方面,被各省级法规覆盖程度低于1/3的指标主要包括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专家咨询与专家委员会、湿地利用一般性规定的违法法律责任、湿地占用分级规定、占补平衡相关指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湿地修复技术要求、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区分等,这些是进一步完善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时需重点补充的内容。研究结果可为各省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健全湿地保护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中国FSC森林经营认证不符合项分析
余传玲, 张超群, 徐斌
2021, 1(3): 46-54. doi: 10.12344/lczcyj.2021.07.02.0001
摘要(651) PDF(18)
摘要:
作为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森林认证对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及世界林产品贸易均具有影响。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认证是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森林认证体系,不符合项是针对FSC认证标准层面开具的企业在开展森林经营过程中违反认证标准所包含的原则总和,通过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已通过认证的森林经营企业经营状况与FSC标准的差距。文中从FSC网站收集中国开展FSC森林经营认证的80家企业的191份审核报告,对FSC认证的发展现状和认证机构开展审核时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企业在环境影响、森林监测、当地社区、劳动者权利、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方面与FSC认证标准存在差距。应从加强企业森林认证动力、企业森林认证能力和技术建设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森林认证对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作用。
1949年以来中国草原管理机构设置及优化
窦亚权, 赵一如, 何友均, 赵晓迪
2021, 1(3): 55-61. doi: 10.12344/lczcyj.2021.09.11.0001
摘要:
管理机构调整优化是政府部门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要求、践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文中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草原管理机构的设置历程,总结草原管理机构的设置特点:中国草原管理机构经历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等不同的管理部门,草原管理机构的设置级别主要由草原开发程度决定、职能由草原主要用途决定。纵观国内外发展形势,中国草原管理工作面临着草业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草原资源竞争日益加剧和气候问题在国际政治议程中地位不断提高等国际形势,以及建设生态文明迫切要求草原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发挥草原就业和增收潜力、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迫切需要繁荣草原生态文化等国内形势。基于此,提出新形势下中国草原管理机构调整优化需要考虑外部经济性、信息有效性、激励相容性、主体能动性和人才专有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优化草原管理机构设置、有效发挥草原管理机构职能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调查研究
福建江西两省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调研评估
黄发强, 王登举, 程强, 汤富彬
2021, 1(3): 62-66. doi: 10.12344/lczcyj.2021.08.02.0001
摘要:
为评估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采用实地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8月对福建省和江西省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调研。文中根据调研结果评估了福建和江西省相关地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分析当前我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贵州独山县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践探讨
李贺, 赵荣
2021, 1(3): 67-75. doi: 10.12344/lczcyj.2021.07.28.0001
摘要(109) PDF(23)
摘要:
贵州省独山县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帮扶县,于2019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我国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针对易致贫返贫人群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接下来5年过渡期内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工作。文中综合当下的研究并结合实地调研和多利益主体座谈,对独山县脱贫后现状以及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独山县已经探索出符合当地县情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但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仍存在不足之处、监测对象本身综合素质较低且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帮扶措施广泛但缺乏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从健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健全长效帮扶机制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后续完善独山县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其他地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经验借鉴。
极度干旱区森林经营对策——以格尔木市国有林场为例
黄瑞荣, 孙培峰, 马进成, 王博恒, 周双庆
2021, 1(3): 76-81. doi: 10.12344/lczcyj.2021.07.09.0001
摘要(132) PDF(25)
摘要:
极度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资源宝贵,保护极度干旱区森林资源对守护绿水青山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格尔木市国有林场位于西部极度干旱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要地,在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分析格尔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特点,总结林场森林经营实践经验,剖析林场森林经营的现实困境和挑战;结合林场基础现状,从坚持科学营林、加强森林区划经营、加大配套设施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保障、建立森林经营成效监测体系5方面提出林场森林经营的主要对策,为极度干旱区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浙江省武义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余国富, 钟晓晨, 徐秋娟, 祝荣青, 朱昶, 潜高起
2021, 1(3): 82-88. doi: 10.12344/lczcyj.2021.06.15.0003
摘要:
文中根据浙江省武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绿色转型、美丽富民"目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省的"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围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山区农民收入",通过分析武义县林业产业建设现状、经验及现存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引领林权改革、 强化林业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发展有机林业产业、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及科技应用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世界林草
乌拉圭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机制
廖望, 陈洁, 徐斌, 颜国强, 万宇轩, 钱腾, 王强, 赵思琦
2021, 1(3): 89-96. doi: 10.12344/lczcyj.2021.07.29.0002
摘要:
乌拉圭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发达的畜牧业,草原保护和治理工作在近年取得快速进展,其先进的治理方法和保护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概述乌拉圭草原现状,总结乌拉圭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及机制;分析我国草原保护及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包括草原退化形势严峻,畜牧模式存在缺陷,矿业对草原形成威胁,牧民发展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乌拉圭对我国草原保护的启示:如积极采取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优化轮牧模式、推进草原管理能力建设及宣传工作、加大对以草原为主的国家公园及国家保护区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在草原保护中推广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