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专题研究
新阶段我国林草科技工作形势、任务和对策
郝育军
2021, 1(1): 1-7. doi: 10.12344/lczcyj.2021.03.30.0001
摘要(532) PDF(160)
摘要:
我国林草事业发展迅速,"绿量"增加举世瞩目,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粗放、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不把科技创新这个坎迈过去,就会形成建设速度越快而质量问题越多的"畸形"发展局面,带来重大风险。文中分析了新阶段我国林草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林草科技工作思路和对策,指出了当前应着力攻关的重点研究方向。
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策略
李世东
2021, 1(1): 8-19. doi: 10.12344/lczcyj.2021.03.06.0001
摘要(383) PDF(110)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是世界著名生态工程,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文中在分析退耕还林还草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核心内容和政策对策。
我国北方沙区荒漠化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
李冰, 张宇清, 张志涛, 余涛, 丁国栋, 秦树高, 赵媛媛, 高广磊, 赖宗锐
2021, 1(1): 20-27. doi: 10.12344/lczcyj.2021.03.09.0001
摘要(331) PDF(72)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定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合理的生态建设规模,保护和改造现有固沙植被,恢复和重建沙区生态系统?如何科学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沙区经济,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中国北方荒漠化重点省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土地可持续管理、治理成效评估、治理模式和措施、沙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思考
魏晓霞
2021, 1(1): 28-33. doi: 10.12344/lczcyj.2021.03.05.0002
摘要(400) PDF(104)
摘要:
文中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主要目标和指标,探讨未来保护和修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开展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
中国—东盟森林治理与合法木材贸易合作政策机制
李茗, 陈洁, 何璆, 赵丹
2021, 1(1): 34-39. doi: 10.12344/lczcyj.2021.02.18.0001
摘要(1094) PDF(36)
摘要:
中国与东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林业合作关系,为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森林治理与合法木材贸易领域的合作愈发受到东盟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分享中国治理经验和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文中对中国与东盟森林治理与合法木材贸易合作的现状、成效和问题进行梳理,基于对中国和东盟开展相关合作的需求分析,对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建议。
森林资源资产审计助力国土绿化行动路径及建议
王桐, 赵荣, 刘亚培
2021, 1(1): 40-43,90. doi: 10.12344/lczcyj.2021.02.12.0001
摘要(141) PDF(32)
摘要: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资产审计可以结合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等定量指标,以及森林增总量、提质量、保存量任务落实情况,对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行定量及定性的综合评价,有利于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文中阐述森林资源资产审计对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监督保障、规范运行、跟踪问效以及推动促进作用,分析开展森林资源资产审计的必要性,进而提出相应审计路径及实施建议。
林草融合视角下干旱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赵雨凡, 王岩
2021, 1(1): 44-48. doi: 10.12344/lczcyj.2021.02.28.0001
摘要(160) PDF(34)
摘要:
林草业的良性发展是我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促进其发展,干旱区可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事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文中基于我国干旱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干旱区林草业发展特点,探讨林草业推进干旱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实证分析
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与分析
武婧妤, 宁攸凉, 沈伟航, 王登举
2021, 1(1): 49-54. doi: 10.12344/lczcyj.2021.02.25.0001
摘要(198) PDF(50)
摘要:
文中在分析和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具体实际,提出了基于成果存量和累计转化量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概念;以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入库成果为基础,结合抽样调查法、条件判定法和数量导向比值法,对2018年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1.27%;各专业领域和各类研发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转化资金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外因是制约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技术成熟度不足、与市场需求不吻合、已被新成果替代是导致成果未转化的内部原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多主体协同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带动等政策建议。
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管理体系变迁及国际比较
张旭峰, 孟贵, 吴水荣, 余洋婷, 朱安明
2021, 1(1): 55-62. doi: 10.12344/lczcyj.2021.01.31.0001
摘要(422) PDF(99)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管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及其变迁、国家林业管理纵向体系、国家林业部门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揭示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同时,与美国、德国林业管理体系做简要对比,以期寻求共识为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在70年里数次变迁,前期较为频繁,后期逐渐稳定;其变迁历程基本与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相适应,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凸显,直接市场干预逐渐弱化;核心工作职责从经济生产逐步转向生态建设,从单一森林生态系统转变为"三大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多样性";以"独立"管理林业事务为主,但近年来不断向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体系融入;林业管理结构整体保持"条块结合"不变,但从"条条为主"转变为"以块为主";纵向体系基本稳定,依托于国家行政区划层级从中央向地方、基层不断延伸,从上到下的政策传导机制非常成熟,占有主导地位;从下到上的反馈机制与从外到内的建言献策机制逐步发展;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保障了林业在国家宏观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与国际林业管理体系的比较表明,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背景下,林业资源管理呈现出向自然资源整体管理整合或向生态管理融入的趋势。该研究可为中国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北京市自然教育供求状况分析及发展政策
马红
2021, 1(1): 63-69. doi: 10.12344/lczcyj.2021.03.16.0002
摘要(290) PDF(51)
摘要:
文中阐释自然教育的概念和特征,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法和问卷分析法针对北京市自然教育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1)北京市自然教育产业供给能力较弱,自然教育机构参差不齐;2)自然教育机构发展缺乏资金,资金来源渠道窄、稳定性较差;3)北京市民整体上对自然教育认识程度偏低,而对自然教育活动和场地的要求明显提高。基于此,提出了编规划、定标准、建基地、育人才、搭平台等发展自然教育的系统性政策建议,以期为自然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调查研究
云南省生态护林员政策实践及启示
韩锋, 高月, 赵荣, 戴栓友
2021, 1(1): 70-75. doi: 10.12344/lczcyj.2021.03.11.0001
摘要(312) PDF(71)
摘要:
文中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归纳,并基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在云南省生态护林员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规范选聘流程、整合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等措施,实现了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能力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双重提高,并巩固了边境国土安全,优化了森林管护体系;但是,也存在着生态护林员政策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协调性不足、部分地区政策执行有偏差、部分生态护林员履职不到位、森林管护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生态护林员劳动协议存在法律性争议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如下针对性建议:探索建立集中安置点生态护林员腾退机制、强化易地搬迁生态护林员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单位规范管理能力、推进各类生态管护员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黄河“几”字湾(榆林)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枫, 陈幸良
2021, 1(1): 76-80. doi: 10.12344/lczcyj.2021.02.04.0001
摘要(316) PDF(46)
摘要:
黄河"几"字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中以榆林市为例,总结榆林市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大国家战略、林长制改革和气候变化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的新机遇,从积极谋划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创新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开展林草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
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为例
暴甜, 孙丽, 许昌, 张涛, 师玥
2021, 1(1): 81-85. doi: 10.12344/lczcyj.2021.03.16.0001
摘要(187) PDF(41)
摘要: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中针对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辖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边界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矛盾冲突较多、保护地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梳理核实边界、主动协调权属争议、依规调处矛盾冲突、减少破碎化和天窗、新建自然保护地,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济南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盛振兴, 丁云春, 田风云
2021, 1(1): 86-90. doi: 10.12344/lczcyj.2020.12.15.0001
摘要(185) PDF(27)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推进,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济南市林木种苗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性时期,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文中分析2016—2020年济南市林木种苗基本情况,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应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市场引导和政策服务,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世界林草
部分发达国家草地碳汇近况及启示
李想, 张慧斌, 彭伟, 孙颖哲, 王佳
2021, 1(1): 91-96. doi: 10.12344/lczcyj.2021.03.05.0001
摘要(419) PDF(82)
摘要:
2020年9月和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宣示,对我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进林草碳汇创造了良好机遇。与森林碳汇相比,草地碳汇尚未得到重视和充分研究,而数据显示草地碳汇潜力巨大。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从基础研究、方法学体系、碳汇项目试点、完善政策等方面对草地碳汇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草地碳汇潜力巨大,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将草地碳汇纳入碳市场可助力草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此,我国应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草地碳汇研究,完善草地碳汇的法律法规、标准、监测核证体系、方法学等基础准备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启动草地碳汇交易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动草地碳汇纳入碳市场;同时,不断创新完善碳汇研究、基础准备、试点探索方面的政策,进一步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树立样板。